中药生产将会如何发展,智能生产成趋势

2019-03-20
天津鑫利恒科技有限公司
646

天津超微粉碎机

“经过20多年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,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勃勃生机,如今,借助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,它一定会造福更多人。”说起智慧中医药的话题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有着打开一个新研究领域大门的兴奋。


张伯礼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。他介绍道,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推动了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交汇融合,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数据显示,全国中药工业产值目前约9000亿元,约占我国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/3,并将带动形成约2.5万亿元规模的中药大健康产业。


与此同时,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。我国学者发表的中医药SCI论文从不到100篇增加到每年3000余篇,20年增长了30倍,占国际中医药论文比例从5%增加到35%,增长了7倍。“特别是近5年来,国家‘重大新药创制’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支持中药国际化研究,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。”张伯礼说。


但是,他话锋一转:“中医药现代化还处于初级阶段。”例如,对中医药原创思维、临床经验、防治方法的科学内涵的认识不够充分,中医药的优势和价值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;中医药理论先进,但技术层面相对落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,等等。


尤其是在生产制造领域,大部分停留在机械化阶段,“全国大部门中药生产线还处于工业2.0水平,实现了自动化生产,但达到工业3.0或4.0水平的数字化、智能化生产线还很少。”张伯礼认为。


中药成分和作用机理复杂,因而实现其智能化生产也更难。他以六味地黄丸为例。“以前只是将药材放在一起煎煮,进行提取和纯化,但不同批次有效成分含量及变化等缺乏研究和控制。现在我们希望能做到生产过程监测,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参数,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在可控范围,提高制造品质和药品质量。”


目前很多大企业都在探索中医药智能生产的路子,并进行积极实践。其中,天士力控股集团在中药智能化生产方面走在前列。


该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其高速滴丸车间以复方丹参滴丸为载体,突破传统滴丸理论,自主开发高速微丸滴制设备,采用超高速非接触电磁悬浮震动、4G重力加速度的滴制技术,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速微滴丸滴制设备,解决了传统滴丸剂丸型偏大、速度慢、需要液体冷媒的制约,将传统滴丸剂型改成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的微滴丸胶囊剂型,为中药国际化提供了装备支持, “在实现中药提取自动化的同时可自动采集、实时监控重要过程数据。”


“但大多数公司的制药技术是针对某一产品来做的,许多装备是进口的,适合中药生产特点的模块化、数字化智能制药装备需要加快研制和推广。”张伯礼说,“中药制药的智能化需要现代化的装备,要用信息化给中药生产插上‘智慧’的翅膀。”


“我们希望将之前多年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到中药制造工程,指导帮助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,并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系统分析,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,使传统中药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和跨越。”张伯礼说。


探索之路已经开始。去年10月,聚焦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首届未来中医药论坛在昆明召开。重大新药创制、核高基、集成电路装备、宽带移动通信等专项的技术总师和副总师及专家参会,对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,并形成多项共识。


“建议由科技部牵头设立重大科技专项,加快制定规划,建立中医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发展平台规划;由工信部牵头实施中药智能制造工程,建立示范基地;在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中增加对中医药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资助。”张伯礼代表提出了推动中医药学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建议。


中药设备成为中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想了解更多关于天津中药饮片设备,天津中药饮片联动生产线,天津中药低温粉碎机等相关资讯,请关注我们!

来源:天津鑫利恒科技有限公司